发挥“五老”作用,传承中国精神
我今年75岁,是一名退休的老教师,义务参加区示范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已经很多年了,我还是“五老”小组的成员。所谓的“五老”就是指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。“五老”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生力军和人才库,“五老”骨干是进行工作的基本力量。全国关工委、中央文明办一再强调要大力弘扬“情系后代、面向未来、无私奉献、甘为人梯”的“关工精神”。我们“五老”小组成员凭着育人为本,发挥余热的责任感,尽力当好优良传统的传播员,党史学习的宣讲员,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员,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。因为年纪已大,谈不上什么演讲,就是一个普通的发言吧。
忆往昔,峥嵘岁月。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,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在她的旗帜下,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,前赴后继,为中华之强盛而奉献青春和生命。
正如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,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用自己的行动描绘出一幕幕感人事迹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无私的大爱,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精神,更体现出这段特殊时期的万众一心与众志成城。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,当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,怎能不对英雄们肃然起敬;当我们翻开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国华章时,又怎能不热爱他们。深思往昔峥嵘岁月,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精神,回报养育我们的这块热土。
同学们,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,我们的祖国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。作为生长在红旗下幸福的一代,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,是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朝阳。我们应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,感到任重而道远。因为,祖国寄希望于我们,党和人民寄希望于我们。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;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;少年自由则国自由,少年进步则国进步。
2021——我们终于能够在饱经风霜的母亲的年历中,将史册上最耻辱的那一页翻篇。而这,正是一代代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满腔热情,艰苦奋斗出如今新中国重新焕发蓬勃生机的面貌。
中国是被炮弹声惊醒的雄狮,尽管在百年前这一片片辽阔的疆域还是“任人宰割”的地方,可我们身上始终以血脉里渴望祖国统一的民族精神一以贯之。我们踏着旧影回溯时光,我们趋行在亘古的历史长河,在艰难中砥砺,在磨难中涅槃。没有人人能够否认中国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瞩目的“中国奇迹”,而这正是中国“厚积薄发”的力量。
中国想要依靠核武器的力量保护自己,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受人威胁。因此那些老鹰棕熊就不满地前来阻挠,中国已经到了无法依靠任何外部援助的地步。我们放弃了吗?在不具备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和足够多的科技人才的条件下,那些投身于科研事业的爱国人士挑起了建设祖国的重担。前辈们要面临的,也许是日夜挑灯的演算,是无数次可能赴命的试验……可正是在他们日日夜夜的抗争下,我们可以看到,两年零三个月制造出原子弹的“中国奇迹”!这便是“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”的最好诠释罢。
李大钊在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》中道: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,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,这是全靠雄健的国民才能够冲过去的。那些走在我们的前头的涌现出来的英雄,有时他们是看起来“至无关紧要的”,平凡的相貌背后藏着的却是一颗建设祖国的炽热的心。
十四万万人民中,还有将近两百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,五百万的预备役军人。他们是祖国最坚强的后盾,是祖国面临危险时照亮我们前进路途的火炬。
对比1921年最初寥寥数人坚持建党,2021年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,这盛世如您所愿!可中国还有很长的未来要走,我们在祖国的抚育下茁壮成长成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不是只会对着书页翻涌的屈辱历史扼腕和愤懑,我们将来也会走上新的岗位,成为后辈们的后盾。我们明白因为我们中国永远后继有人,因为有中国我们永远四海为家。
至此,我终于能够明白,祖国百年建党,已远远不是一个数字那样简单,而是数代人拼搏下的努力的见证,是沉重历史翻篇的新纪元。扬帆逐梦迎七一,不忘初心颂党恩。同学们,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,努力拼搏、奋发图强。
作者简介:
黄德新 男 75岁,原开发区中心校业务主任,退休后笔耕不辍,发表了多篇文章,同时参加商丘市老年大学学习,业余时间到社区义写春联,做了好多公益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