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乐家和睦 颐养天年身安康

秦子凡拿着马蹄酥与老人交流
出生于1920年的赵桂兰家住示范区中州街道办事处韩楼村。今年农历四月,子孙后辈、邻里乡亲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近百人喜聚一堂,给她过了百岁大寿。让人想不到的是,眼前这位思维清晰、说话风趣的老太太去年刚动过一次大手术,从胆囊里取出了一个鸡腰子大小的结石。 因为韩楼村已经拆迁,村里的老人们现居住在临时的安置房里。示范区社会事务局工作人员秦子凡联系了韩楼村干部,记者才找到这位百岁老人。赵桂兰有五个儿子、一个女儿。女儿年龄最大,已经78岁了,身体状况不如母亲。年已七旬的长子郑中山说,父亲十多年前去世了,母亲住在这里,由儿子们轮流照顾。虽然老人已年过百岁,其实照顾起来并不麻烦。“做好饭盛上碗后就不要问事了,她自己还能洗头、洗澡,有时候自己的内衣也是自己洗,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小车在村里转转,有打牌的坐在那儿能看一上午。”郑中山说,老人饭量也可以,荤的、素的都能吃,一顿饭能吃两个鸡腿或两个鸡蛋。记性也好,村里的人她大都认识,看到熟人喜欢拉着聊聊天。作为村里最长寿的老人,大家都很敬重她。 记者和赵桂兰聊天,发现她不但记忆力好,说话还很风趣。“我16岁结婚,老伴才14岁,家里啥都没有,一大家子人吃糠咽菜,一顿鸡(饥)一顿鱼(榆),不知道怎么过来的。”老人笑着说。经邻居们解释,记者才知道老人所说的“鸡”是饥饿,“鱼”是榆树叶、榆树皮,是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的苦中作乐。老人接着说:“娘死得早,家里没铺的、没盖的,我八九岁的时候还跟着父亲睡草窝。后来,挖沟、挖河我都干过,别看我脚小(裹脚),不干不行啊。回到家里不吃饭还得干农活,大半夜小孩哭也不能照顾。过年也就初一早上能吃顿饺子,住的房子外边不下雨了,屋里还在下。”说起往事,老人有说不完的话。 赵桂兰年轻的时候出了很多苦力,年纪大了生命力愈发顽强。去年4月,她被检查出胆结石,医生说年龄太大,怕下不了手术台。在家人的一再要求下,医生才动了手术,取出了一个鸡腰子大小的结石。老太太在医院病床上躺了24天,有半个月不能吃东西。后来出院回家了,家人们想着老太太怎么着也得在床上躺一两年才能恢复,没想到她十几天后就能下床走路。一开始是在床边绑个木棍,扶着木棍走,不久就能出去散步了,都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。 天下归德第一楼(老行署)北京烤鸭店负责人王青海给赵桂兰送来了商丘特产民间马蹄酥。秦子凡拿出一盒马蹄酥,蹲在老人身边打开包装,让老人尝一尝。“不孬,好吃,我甜的咸的都能吃。”赵桂兰说着,保持着一贯的笑容。“老人的儿子儿媳孝顺是有名的,孙子孙女也经常来探望,从我记事以来,没见她抬过杠、生过气,没给邻里闹过矛盾。”村党支部副书记苏学武对记者说,心情好,不装事,这也是老太太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|
编辑:宋惠亮